您現在的位置:新聞中心
冷卻器憑借自動排污、持續過濾的特點,廣泛應用于水處理、工業循環水、農業灌溉等領域,但在實際使用中常因操作、選型或維護不當出現問題。以下是使用中常見的八個關鍵問題及解析:
1. 清洗后仍有雜質殘留,過濾效果不佳?
問題表現:設備完成自清洗后,出水仍含可見雜質,或后續管道、終端設備仍有堵塞。
可能原因:
濾網破損(如因硬物撞擊、長期腐蝕出現孔洞),導致雜質未被攔截;
反洗參數設置不合理(如反洗時間過短、反洗壓力不足),未能徹底清除濾網表面附著的黏連性雜質(如藻類、油污);
排污口堵塞,反洗產生的雜質無法順利排出,二次污染濾網。
2. 運行時壓力損失過大,超出設計范圍?
問題表現:設備進出口壓力差(ΔP)明顯升高(通常設計 ΔP≤0.1MPa),導致系統流量下降、能耗增加。
可能原因:
濾網表面雜質積累過快,未及時觸發自清洗(如壓差傳感器失靈、清洗周期設置過長);
實際處理流量遠超設備額定流量,濾網負荷過高;
入口水質突變(如雜質濃度驟增),超出濾網攔截能力;
濾網部分堵塞(如纖維類雜質纏繞濾網,反洗無法清除),流通面積減小。
3. 選型時如何匹配處理量與過濾精度?
問題表現:設備處理量不足(滿足不了系統流量需求),或過濾精度過高 / 過低(精度過高導致頻繁清洗,過低無法滿足終端水質要求)。
核心原則:
處理量需匹配系統最大瞬時流量(預留 10%~20% 余量,避免過載);
過濾精度根據 “終端需求” 而非 “原水雜質粒徑” 選擇(如灌溉系統需攔截≥100μm 泥沙,而電子行業需≤5μm 顆粒,精度過高會增加濾網負擔);
忽略雜質特性(如纖維類雜質需選 “刮刀 + 吸吮” 復合清洗型,而非單純吸吮型)。
4. 反洗頻率過高或反洗時間過長,浪費水 / 能源?
問題表現:設備頻繁啟動反洗(如每小時多次),或單次反洗時間超過 30 秒,導致水資源(或反洗動力)浪費。
可能原因:
冷卻器反洗觸發條件設置不合理(如將壓差閾值設得過低,或時間間隔過短);
壓差傳感器污染(如表面結垢),誤判壓力差,導致虛假觸發;
原水雜質濃度長期偏高,但未針對性調整反洗參數(需根據實際水質動態優化)。
5. 高粘度 / 含大量纖維雜質的流體能否適用?
問題表現:處理高粘度液體(如原油、糖漿)或含長纖維(如紡織廢水、造紙廢水)時,濾網易堵塞,反洗失效。
適用限制:
高粘度流體(粘度>50cP)會降低雜質沉降速度,且反洗時難以將附著的雜質沖脫,需選 “高壓反洗 + 加熱輔助” 機型;
長纖維雜質易纏繞濾網(尤其網式濾網),導致清洗不徹底,需選 “刮刀式” 或 “刷式” 清洗結構(物理剝離纖維),并加大排污口直徑。
6. 運行中出現異響或劇烈振動,原因是什么?
問題表現:設備運行時發出 “摩擦聲”“撞擊聲”,或機身明顯振動。
可能原因:
安裝不平(地腳螺栓松動),導致設備運行時共振;
電機軸承磨損(或缺油),產生異響;
濾網變形(如被硬物撞擊),與清洗組件(如吸吮掃描器)摩擦;
反洗時水流沖擊過大(如反洗閥開啟過快),導致管道振動。
7. 傳感器或控制單元頻繁失靈,如何解決?
問題表現:壓差傳感器無信號、反洗不啟動 / 不停機、控制柜顯示異常。
可能原因及處理:
傳感器污染(如濾網附近結垢、黏附雜質):定期用軟布清潔傳感器探頭,避免用硬物刮擦;
控制柜受潮 / 積塵:安裝在干燥通風處,每月用吹風機清理內部灰塵,檢查接線端子是否氧化;
電磁干擾:遠離強電設備(如變頻器),信號線穿金屬管屏蔽;
程序故障:聯系廠家重新校準控制程序,或更換損壞的繼電器、PLC 模塊。
8. 處理腐蝕性流體時,設備易損壞怎么辦?
問題表現:濾網、殼體、密封件出現腐蝕穿孔、滲漏。
解決措施:
材質匹配:根據流體腐蝕性(pH 值、化學成分)選擇材料 —— 酸性流體選 316L 不銹鋼、PTFE(聚四氟乙烯);堿性流體選 304 不銹鋼或玻璃鋼;
密封件適配:用氟橡膠(FKM)替代普通丁腈橡膠(NBR),耐化學性更強;
定期防腐:對金屬殼體(如碳鋼)定期涂刷防腐涂料,避免直接接觸腐蝕性介質;
縮短維護周期:腐蝕性環境下,濾網、密封件的更換周期需減半(如從 1 年縮至 6 個月)。
以上問題多與 “選型適配性”“參數設置合理性”“維護及時性” 相關,實際使用中需結合流體特性、系統需求及設備說明書,針對性優化操作,可大幅降低故障率。
更多詳情請咨詢:http://www.yewang88.com/